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信息

美国加征关税重击中小出口企业,发展“新外贸”是破局之道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18-07-26|浏览次数:236

在2018年7月23日出版的《财经》杂志上,刊登了阿里巴巴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事业部(ICBU)联席总经理张阔署名文章,就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小企业应对之道进行解读和建议,以下为原文。


继6月15日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后,7月10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再向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并公布了拟征税目标产品清单。


这让中国出口企业感到惊慌,尤其是很多中小出口企业,面临史无前例的经营压力。


受加税冲击最大的是外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权威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外贸出口结构为民营企业占46.5%、外商投资企业占43%、国有企业占10.5%。


对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它们以加工贸易为主,可以通过重新布局全球供应链来应对中美贸易冲突。比如,把工厂转移到别的国家。


而且,外商投资企业规模较大,市场较稳,也能通过提高产品售价来转嫁加税成本。


而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小,能力弱,产品议价能力差,利润本来就小,一旦加税,影响可能是致命的。


因此,中小企业是中美贸易摩擦受伤最严重的群体。


以目前国内最大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阿里巴巴一达通所服务的中小企业为例,美国市场是总体出口占比最大的单一市场,达19%。


数万个中小企业已经或者即将受到加税影响,涉及出口额数十亿美元,占其全球出口额三分之一强。


美国市场也是我们平台中小企业出口最重要的市场。不少企业在我们平台一半的出口额来自美国。加税对它们的冲击可想而知。


不仅一达通,据我们了解,中国出口百强平台上的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贸易冲突的影响。


但中小企业也不必过于惊慌。中美两国经贸往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两国贸易的相互依存度依然很高。美国消费者和采购商,对来自中国的商品依然有着强劲的市场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从中国出口的产品是全球产业链合作的结果。贸易冲突背景下,将很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受到损害,这其中也包括美国企业。


对于中小出口企业来说,现在其实是从挑战和压力中抓住转型升级机会的最佳时期。



两条破局之路


面对中美贸易冲突加剧,中小企业如何突围?我们有两个建议。


一是寻找新的商机和流量,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目前大量中小出口企业依赖美国市场,美国市场的需求旺盛并且会长期存在。提升产品价值,提升自身在欧美市场的品牌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上,我们建议中小企业加速开拓新兴市场,比如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和金砖国家市场。

这些新兴市场潜力巨大。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数据显示,2017年79%的出口分布于排名前30位的国家。在这30个国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12个,占出口总额的23.5%。

跨境在线贸易平台在全球市场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例,目前已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除第一大市场美国外,在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重点布局,通过覆盖买家动线的本地化平台及全球顶级展会的深度合作和本地化服务,精准吸引全球优质买家。

同时,贸易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例如更加标准化的商品信息、小语种界面、实时翻译、买家融资等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买家体验,使全球不同区域的买家享受无差别的交易体验。

从全球贸易和全球产业供应链角度看,全球生产和贸易分工将继续存在,美国作为第一大经济体,市场需求不会因为贸易战而消失。在我们看来,美国依然是主力市场。

阿里巴巴国际站将在深耕美国基础上,加大对其他国家的投资布局,帮助企业把出口市场从美国扩展到欧盟和其他新兴国家或地区。


二是拥抱在线跨境交易(跨境电商)平台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在国际贸易领域,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非常高。整个跨境贸易正被互联网和大数据重构。在语言交流、机器翻译、流量获取、海外营销、国际物流和支付、信用保障和融资、买卖双方精准匹配上,跨境在线贸易平台已经能提供成熟解决方案。可以说,做外贸的门槛越来越低,很多“90后”甚至“00后”,都在拿着手机轻松全球买和全球卖。


而中国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数据和业务形态优势,也为中国外贸企业提供了低成本、低门槛和高效率的新外贸抓手。


中国已经有很多跨境在线贸易平台。比如阿里巴巴国际站,在这一领域积累了19年,可以帮助中国外贸企业出口到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并且一站式提供跨境贸易交易后的全链路服务。


基于中国跨境在线贸易的发展,中国的外贸综合服务行业也进入成熟期。外综服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报关报检、物流、退税、结算等服务。


与传统外贸代理相比,外综服平台具有规模化、集约化、透明化、角色明确的特征。


外综服平台还能通过风控扫描模型,拦截不良采购企业,为出口企业匹配优质采购商。


目前拥抱新外贸形态的主要是年轻人。可以预见,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尤其是中美贸易冲突持续加剧,越来越多老外贸人和传统外贸企业,会选择“触网”,并通过外综服平台来提升出口效率,降低出口成本



五大“新外贸”抓手


通过跨境在线交易平台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中小企业能解决以下难题。


一是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由于出口量少,订单量分散,往往话语权低,因而贸易利润也不高。国际贸易的链路又非常长,利润层层稀释。


通过线上跨境交易平台,中小企业能直接触达海外批发商甚至零售商,贸易层级的缩减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是降低流通成本。


中小企业出口的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低价格产品,这类产品要保障利润空间,就要控制好国际流通成本。


这几年,跨境在线交易平台在解决国际物流上投入巨大。比如阿里巴巴国际站联合菜鸟物流,搭建国内头程物流、国际物流网络,为中小企业降低流通成本。


三是降低享受政策红利的门槛。


国家为支持中小企业出口,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如快速通关、退税。但报关、报检、退税申报的专业门槛高,需要专业团队。很多中小企业出于人力和时间成本考量,无奈放弃了这些政策红利。通过在线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能让中小企业以很低成本享受到一站式通关退税服务。


四是轻松得到金融支持。


国家发布了很多支持中小出口企业融资的政策。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业绩不稳定,获取融资较难。实际上,很多中小企业有着良好的信用积累。


如今,通过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这些沉淀下来的信用,能让它们拿到信用授信,获得超级信用证融资和平台退税垫资等服务。


五是能解决跨国交易信用屏障难题。


中小企业的信用屏障,不仅体现在金融支撑获取上,还体现在如何跟素未谋面的国外采购企业建立互信上。


为提高买卖家的信任度,促进彼此交易的频率和金额,能力强的在线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都有信用保障服务,并不断迭代。在信用保障范围内的交易,如果卖家不交付货物,买家可获得平台的赔付。


政府着力点该放哪儿


过去几年,外综服平台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2014年开始,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为外综服行业正名,各大部委出台的一系列外贸便利化政策,奠定了行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使得行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但外综服行业要想从1到100,则需要“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推动。


作为外综服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我们一路走来蹚过不少坑,也交过学费。我们认为,要纵深推进外综服行业的“放管服”,可以从以下方面做政策完善和突破。


一是明晰外综服平台的服务主体身份、定位和责任。


建议把外综服企业与一般贸易主体(实际收发货人)进行区分,认可外综服企业是接受中小企业委托办理报关业务的企业,是新型的数字(服务)“申报单位”。


只有当外综服平台的尽职免责内涵和范围明晰后,才能真实地还原贸易中各方所承担的角色,厘清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也只有这样,外综服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大数据和技术优势,让更多中小企业享受到贸易便利化的政策红利和新技术解决方案。


现在正是明晰外综服平台服务主体身份的最佳时机。因为过去几年,外综服平台不仅证明了能通过集约化和一站式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快速通关、快速退税、快速收汇,也证明了可以成为政府部门观察国家经济和外贸运行情况的一个窗口。


如今,政府各部门均可透过外综服的申报数据看到真实的贸易链路和贸易信息。外综服平台作为一个统一的申报端口,也能有效提升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


二是建议在退税时效上优化提升。


在退税监管上,我们建议将生产企业通过外贸企业承接外贸订单的业务,以及中小型贸易公司纳入外综服的服务范围,允许外综服企业为其提供代办退税服务。


这样一来,就能让更多的企业享受到外综服一站式代理报关、退税、结汇的便利,解放它们的生产力,让它们只需专注于跑市场,接更多的外贸订单。


Copyright © 2022 深圳市网商协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4164498号-1